我的PT记忆

我的PT记忆

近期看了下Plex中的资源,很多是几年甚至10年前存的,多为720P分辨率,想着对影视库进行一次洗版升级,全部洗成重编码的1080P。洗版过程中,勾起了我的PT(Private Tracker)记忆,想到哪儿说哪儿吧。

启蒙 #

我启蒙的PT站是校内的NexusHD,算是一入门就吃上了细糠。起初我只从校内的缘网下载资源,这是一个BT网站,有一天,隔壁寝室的同学冲进来,跟我们介绍了BT、PT、NexusHD的概念,于是,我就像当年NHD的流行语一样:“一入贵站深似海”

NHD是国内第一个PT站,所用的 NexusPHP 架构也是校友开发的,第一个种子发布于2007年12月15日。我入学不久就注册了NHD,彼时的NHD正值巅峰,新种子每天能增加50-100个,影片版本众多,国内最早的压制组画质分级制度也应运而生,站内充满着以HDB、AHD的iNT组为代表的高质量encode,更有jaychu128、HaibaraAi、mawen1250等encoder巨佬,很多人对“TOP组”趋之若鹜,抢着搬运。本科前两年在新校区,顶着30M带宽,根本玩不过其他校区的大水管。但是能如此便捷地获取高清资源,已经很满足了,靠魔力值就能维持分享率。可能是供压制的新影片较少,“TOP组”常常贡献出年代久远的冷门资源,在此带动下,我也看了不少古早的黑白影片。那时,吃惊地发现50、60年代的影片也能有数毛级的清晰度。

mawen1250压制的少年派,带特典,敏感信息已隐去 mawen1250压制的少年派,带特典,敏感信息已隐去

补充一些“TOP组”相关的故事。我入学的时候就已经有画质分级制度了。看了下历史,这个制度一开始就是仅设计为NHD使用的:“请不要将修订后的内容传到校外,仅限NexusHD使用”。也很容易理解,NHD只能在校内网络使用,避免不了每年毕业季都有大量的老用户流失,为了保种资源更加集中,引导大家发布和下载优质资源是合理的。只不过后来这个分级制度流传到外网,在部分人群中形成了画质的鄙视链。网上流行的这个制度其实是Preview版本:

TOP组有:DON, CtrlHD, EbP, THORA, HDC。不错/GOOD的有:WiKi, EuReKa, HDxT, HiDT, ATHD, FraMeSToR, ESiR,还行/NOT BAD的有:CHD, HDS, MySiLU, XTM, FoRM, CRiSC, SoW。

实际到了正式的1.2版本,TOP仅有DON,EbP,而其他的组整体评级大多都有下调。分级只列了一些产量高的压制组,虽然简单粗暴,但一直以来,NHD都是遵循具体情况具体分析的原则,更多地,会根据encoder的情况进行调整适应。譬如,对TOP的技术要求为:

合理的crop&resize、正确的IVTC、合理得使用滤镜消除源的缺陷并且不造成能引起注意的副作用,在合理的码率下基本没有可以注意到的因为编码产生的劣化,x264参数基本不低于slower,另外, 任何质量满足此要求的作品同样享受此待遇。

对于很多PT用户而言,不知道也不关心所谓的“TOP组”和“Scene”之间的差别。随着PT圈子的扩大,也诞生出越来越多的站点和压制组以及个人,压制组也可能是多个PT站的iNT组,因此,出现了同一个影片、大量压制版本的现象。在我活跃于NHD的2013-2015年间,1.2版本的画质分级制度就已经很难应对实际的需求了。终于,在2018年,NHD迈出了这一步:实行了新的dupe规则,引入trump(淘汰)规则,目的是为了限制同一部影片版本的数量,便于保种。这个新规比较像PTP的制度,对iNT组的作品不排座次,先到先得,除非有直接的截图对比进行trump。这时的NHD,新鲜血液少,人气实质上已经快速滑落,再也没有了盯着国外iNT组发布,抢着搬运至NHD的盛况了。

现行的trump制度,敏感信息已隐去 现行的trump制度,敏感信息已隐去

向公网进发 #

翻看历史,看到我下载的第一个PT种子是萧敬腾 洛克先生演唱会 MR.Rock live 2010 DVDRip,哈哈哈,居然还不是高清资源。NHD的音乐资源比较少,因此通过一位站内前辈的邀请,进入了第一个外站——OpenCD。有趣的是,进站时,恰逢OpenCD年末的“双旦”活动,在搞“2012末日抢楼”,神秘大奖是抢到2012楼即可获得任一PT站邀请(外国站尽量满足)。幸运的是,中奖的就是我。那时的我还不了解PT这个圈子,搜了一下,了解到了当时国内的“五大”站:HDChina(HDC)、CHDBits(CHD)、HDStar(HDS)、HDRoad(HDR)、TorrentGUI(TTG),然后我就沉浸在了幸福的烦恼中(昏庸啊,现在回看,没要到个HDB真是亏了),最终要了个HDC的邀请。更戏剧的是,当时的HDC已经爆发矛盾,站点无法访问了,我也一直没能注册进入,一直到第二年,以HDW的身份回归。

敏感信息已隐去 敏感信息已隐去

大二结束的暑假,我终于搬到老校区了,安顿好后的第一件事就是插上网线,测速!因为老校区的内网带宽是100M,终于能起飞了,且附带IPV6地址,可以访问六维空间了。东北大学的六维空间人气着实旺盛,但我搜索了一些资源后发现,质量良莠不齐,单就影视资源的齐全度方面可能还不如NHD,此后,我也没再尝试进入其它的教育网PT站。即便如此,由于教育网的PT 用户众多,依靠着IPV6在公网PT也能混得不错。

黄金年代与大地震 #

这时的我已经在担心以后没有NHD的日子了,开启收割模式。NHD站内大佬云集,我几乎没费多少劲就靠前辈的帮助在几个月时间内收割了WhatCD、Waffle、PTP、BTN、TehConnection、Awesome-HD、HD-Torrents、HD-Space、HDVNBits、CG、KG、x264、GGn等外国站点,并把所有国内的主流公网PT逛了个遍。在我玩PT的历史里,感觉13、14年算得上PT的黄金年代吧,新人不断涌入,新种数量爆发,百花齐放,站点各有特色:技术氛围浓郁的AHD、社区友善的TC、竞争激烈的CHD、录制组强大的TTG、专注OST与古典的LzTr。也催生出各种牛鬼蛇神,典型的就是国内各大站的“年终考核”甚至还有“半年考核”,就是要在年末指定的时间内完成上传、下载、魔力值的增量考核,未完成的直接封号,很是魔幻。国外的也不遑多让,HDT有每季度的最低数据量要求。在游戏圈,彼时Denuvo加密还没普及,0day资源横行,我在PT站内也算是享受到了福利,一直到15、16年左右Steam国区上线后,就再也没下过盗版游戏了,由此,我至今不知道TTG的神秘游戏区长什么样。这也说明只要价格合理,正版是最香的。2013年,还昙花一现过HD-SportBits,一个专注高清体育的站,印象中管理组财力雄厚,资源又快又好,站内的水管也很粗。

Awesome-HD,已关站 Awesome-HD,已关站

TehConnection,已关站 TehConnection,已关站

PT圈高调横行,大地震随之而来。在国内,2013年4月,思路/HDS被查,在后续的多年里,“大站”纷纷倒塌,但不知是否为真身的、同样缩写的站点又反复死亡、卷土重来。在全球范围内,同样不太平,2016年,WhatCD步了OiNK后尘,轰然倒塌。WhatCD给我的印象是氛围有点畸形,大量人员涌入、刷种,为的只是挤进高等级的邀请区,进而通往其它站点。导致的结果是普通用户很难获得Buffer,生存困难,好在每年有一次站庆全站免费,能让我清空一次收藏夹。WhatCD给我带来的震撼是无与伦比的,单单种子数200万,成员数15万已经让人乍舌。这也是我第一次见到Gazelle架构的站点,种子按照Group排列着,元数据完备,一切如此有序且美观。WhatCD有好多数字资源甚至难以在线上商店中看到,更别提黑胶转录的模拟唱片了。WhatCD的倒下让人叹息,网上能看到很多人写的悼文,不过它也留下了 WhatCD/Gazelle 这个宝贵遗产。这一波集中的版权打击也导致一个有趣的现象,PT站名变成了不可提及的名字,各种谐音、黑话流行起来,如彩虹岛、瓷器、套套哥、海德堡等等。而每年的4月26日“世界知识产权日”前后,很多站也会临时下线或者限制通过Cookie访问,以避风头。

无论多冷门的东西,当我需要的时候,若是在 What.CD 上搜索不到,那基本上就无望能够在整个互联网的海洋中找到它了。

WhatCD界面 WhatCD界面

收割了一圈PT站后,我开始往NHD搬运资源,一直到读研后,热情逐渐消退。这些年来,老PT站点纷纷倒下,又有继任者不断出现。Redacted和Orpheus之于WhatCD,就如同WhatCD和Waffle之于OiNK一般,取之于蓝而青于蓝;我当年随手注册并弃用的BeyondHD,如今竟然接手了AHD的压制组。这一系列的更迭也让我明白,PT站的最大价值不在于网站本身,而在于聚集并激活了热衷收藏与分享的仓鼠党社区。

WhatCD的关闭 WhatCD的关闭

近况 #

离校前,让utorrent连轴转,塞满了手头所有硬盘,当年存的资源多为720P分辨率。借着这次对影视库进行的洗版升级,也清点了一下手头的站点,国内站点只剩TTG、OB、OpenCD了,国外的有BTN、PTP、RED、UHDBits,剩下的食之无味,也没再核查了。偶然发现Orpheus还活着,通过IRC居然成功恢复了账号;而BeyondHD数据库中已经没了我的信息,在IRC中向staff确认了一下,以后还能允许我的邮箱注册,那就以后有缘再见吧。看了下现在流行的PT站和压制组,有些熟悉,但大多数都陌生了,有的站点顶着经典的三字英文缩写,不知仍否是当年那些PT站呢。

突然发现NHD可以通过IPV6访问,甚至可以做种,这个消息我迟了7年才知道。登录上去看了看,网站没多少生机,不知两年后的20周年庆会是怎样,它又会走向哪样的结局。

前一篇 hugo博客装修小记... 随机阅读